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簡介
來源: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 閱讀:1265 次 日期:2014-03-28 10:30:10
溫馨提示: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簡介”,方便廣大網友查閱!

全國各地區(qū)信息咨詢QQ及各地區(qū)考友QQ交流群

 

 

195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校時就成立了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系,是我國高校中第一個成立的高分子系,分為有機合成、高分子化學、高分子物理化學和高分子物理四個專業(yè)。1959年合并為高分子化學和高分子物理兩個專業(yè)。第一任系主任由北京化學所的黨委書記華壽俊兼任;第二年就由我國高分子化學的前輩王葆仁院士任系主任,并兼任高分子化學教研室主任;我國高分子物理的前輩錢人元院士任高分子物理教研室主任。隨后,高分子化學與高分子物理兩個專業(yè)先后歸屬于近代化學系、應用化學系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系。1997年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成立,高分子系恢復建制,更名為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(簡稱高分子系)。2001年,原屬應用化學系的輻射化學專業(yè)并入,加強了高分子系的綜合實力。近期,同屬中科大高分子學科的吳奇院士,張廣照教授,李良彬教授,閆立峰副教授等加入高分子系,從而進一步壯大了中科大高分子系的科研力量。

高分子系建系后的三十年內,逐步調入和留校了一大批年富力強的老師,凝聚成了一支精悍的教師隊伍,他們研究領域涉及廣泛,在全國高校中屈指可數,為高分子系今天的發(fā)展奠定了基礎。復系以來,在中科大領導的關心、支持和全系師生的努力下,高分子系在學科建設、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(yǎng)等諸多方面取得了快速發(fā)展,成為我國高分子學科的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(yǎng)重要基地之一。尤其2000年起,隨著中科院"創(chuàng)新工程"的實施,高分子系不斷充實力量,人才輩出;三位年輕教授入選中國科學院"百人計劃" (張廣照教授,劉世勇教授,王均教授);三位教授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"杰出青年基金"資助 (張其錦教授,劉世勇教授,梁好均教授),目前目前中科大高分子系共有四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(吳奇教授,張其錦教授,劉世勇教授,梁好均教授)。吳奇院士自2005年擔任Macromolecules和Langmuir雜志編委以來,于2006年初開始擔任Macromolecules雜志副主編。潘才元教授2006年1月起擔任Macromolecules雜志編委,也是國內第一個在大分子雜志擔任編委的全職教授。因此中科大高分子學科目前共有兩位教授在高分子的頂級專業(yè)雜志Macromolecules上擔任編委或副主編。

高分子系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,教授16名,博士生導師14名,副教授8名;每年培養(yǎng)20-30名博士,40-50名碩士,在讀本科生約200名。每年可從應屆畢業(yè)生中免試推薦15名以上德智體全優(yōu)的學生直接攻讀碩士、博士學位。

自2000年以來,高分子系先后承擔了科技部《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》(2項973項目)、國家攀登計劃項目(2項)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 (4項)和面上項目 (近30項),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(3項)、中國科學院方向性創(chuàng)新項目(1項)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新儀器研制項目(1項)、中科院"百人計劃"項目(4項)、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(5項)、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(10項),以及多項與國內外企業(yè)的合作研究和開發(fā)等重要項目,科研經費累計超過5000萬元。2005年"大分子溶液和膠體" 教育部創(chuàng)新團隊獲審批通過。

獲知識產權局各類專利15項,而且多項發(fā)明專利已經產業(yè)化,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,進而獲得了兩項國家級火炬計劃和一項國家重點火炬計劃的支持。在廣泛深入的應用基礎研究的基礎上發(fā)展起來的輻射乳液聚合制備水性乳膠漆的技術已經進入穩(wěn)定的工業(yè)化生產,成為我校唯一獨資而且規(guī)?;奶胤N環(huán)保涂料生產基地。"紫外光交聯聚乙烯電纜新技術和新產品"在取得一系列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,正在實現產業(yè)化,已經初具規(guī)模,為我國交聯電纜生產技術開拓了一條新途徑。

近三年來,平均每年發(fā)表SCI論文129篇,而且逐年遞增,2005年達150篇;其中影響因子大于3.0的重要論文每年發(fā)表約18篇,2005年為28篇。2006年已經有9篇高影響因子論文發(fā)表或正式接受,其中PRL一篇。2005年,高分子系連續(xù)有兩篇論文入選Macromolecules雜志 "20 most accessed articles"。

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

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,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,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?yōu)闇剩?/div>

2026國考·省考課程試聽報名

  • 報班類型
  • 姓名
  • 手機號
  • 驗證碼
關于我們 | 聯系我們 | 人才招聘 | 網站聲明 | 網站幫助 |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| 簡要咨詢須知 | 新媒體/短視頻平臺 | 手機站點 | 投訴建議
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備案號:滇ICP備2023014141號-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: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:(云)人服證字(2023)第0102001523號
聯系電話:0871-65099533/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:hfpxwx
咨詢QQ:1093837350(9:00—18:00)版權所有:易賢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