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學院及相關單位:
根據(jù)《關于印發(fā)<中國礦業(yè)大學(北京)師資博士后管理辦法>(試行)的通知》(中礦大京字[2015]20號)文件的精神,2017年度師資博士后招收工作即日開始,現(xiàn)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:
一、招收范圍
1.擬聘我校教師崗位的我校優(yōu)秀應屆博士畢業(yè)生(數(shù)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除外)。學校鼓勵我校數(shù)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優(yōu)秀應屆博士畢業(yè)生先到校外做博士后,開闊視野,提高水平,待出站考核合格后根據(jù)我校人才引進條件擇優(yōu)錄用。
2.擬聘我校教師崗位的理科、工科、經(jīng)濟和管理類外校優(yōu)秀應屆博士畢業(yè)生。
二、招收條件
擬招收的“師資博士后”,除具備我校教師崗位的招聘條件和博士后進站條件外,還應具備以下條件:
(一)綜合素質
1.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,熱愛祖國,擁護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領導,忠誠黨的教育事業(yè),遵紀守法。
2.具有優(yōu)秀的思想道德品質、團隊精神和奉獻精神、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,視野開闊,胸懷寬廣。
3.具有發(fā)展?jié)摿?,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取得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(具體標準由學院分學術委員會根據(jù)學科特點制定)。
4.年齡在35周歲以下,身體健康,儀表端莊,口齒清晰,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。
5.英語水平應達到全國大學英語六級(簡稱CET6)或考試成績達到425分以上。
(二)學歷學位要求
擬招收“師資博士后”的各級學歷畢業(yè)證書和學位證書不可或缺;博士研究生在讀時間原則上不超過5年,確保博士學歷學位證書在2017年7月30日前獲得。
(三)培養(yǎng)方式要求
擬招收“師資博士后”的各級學歷應為全日制計劃內統(tǒng)招生,原則上不接收各級學歷中有在職專業(yè)學位、同等學歷學位、定向、委培、成人教育及專升本情況的人員。
三、招收數(shù)量
2017年學校計劃招收“師資博士后”15名左右。
四、招收“師資博士后”的博士后科研流動站(簡稱“流動站”)
礦業(yè)工程流動站、安全科學與工程流動站、測繪科學與技術流動站、地質學流動站、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流動站、環(huán)境科學與工程流動站、電氣工程流動站、機械工程流動站、控制科學與工程流動站、信息與通信工程流動站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流動站、管理科學與工程流動站、力學流動站、土木工程流動站。
五、招收程序及時間
(一)應招人員填寫《中國礦業(yè)大學(北京)師資博士后申請表》(以下簡稱《申請表》,附件1),并于2017年1月5日前將該表的紙質版送(寄)校人事處,同時將電子版發(fā)至bsh@cumtb.edu.cn。
(二)人事處根據(jù)招收條件對擬招收人員進行資格初審,并將初審合格人員的《申請表》下發(fā)至相關學院。
(三)各學院按3:1的比例確定初選人,并通知初選人提交相關證明材料的原件和復印件各一套(包括身份證、學生證及全日制在校證明、已獲各級學歷的畢業(yè)證書和學位證書、外語等級證書、各種獎勵證書等;提前攻博人員應提供“提前攻博證明”;有海外經(jīng)歷的人員提供留學回國人員證明)。學院對各種材料認真核對后將原件退還本人,留存加蓋學院公章的復印件。
(四)各學院按照教師引進的要求和程序,對擬招收師資博士后的材料進行審核,組織相關學科專家和人事處、教務處、研究生院、科研院、發(fā)展規(guī)劃與學科建設處、擬進博士后流動站等有關部門負責人以面試形式對其教學能力、學術水平和綜合素質進行全面考察(面試考察方式由各學院分學術委員會決定),并于2017年3月10日前將考察通過人員《中國礦業(yè)大學(北京)師資博士后審批表》(以下簡稱《審批表》,附件2)報人事處。
(五)人事處審核各學院擬招收人員,組織進行體檢和心理測試,并將相關材料報學校人事工作領導小組審定,并講審定結果通知相關學院。
(六)學校審核批準招收的“師資博士后”與學校簽訂《中國礦業(yè)大學(北京)師資博士后工作協(xié)議》,并按《中國礦業(yè)大學(北京)博士后管理辦法》有關規(guī)定,于2017年7月30日前完成進站手續(xù)。
六、其他說明
(一)我校博士后流動站均設置在學院并由學院負責管理,國家重點實驗室的“師資博士后”招收工作由相關學院負責。
(二)試行“師資博士后”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提高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質量。各學院應本著對師資隊伍建設高度負責的精神,指定專人負責本單位“師資博士后”的招收工作,嚴格材料審核,嚴格綜合考評,嚴把“入口關”,為“師資博士后”的出站考核(考核方式詳見中礦大京字〔2015〕20號文件)奠定堅實基礎。
(三)材料報送要求
1.紙質版《申請表》和《審批表》送交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(qū)學院路丁11號 中國礦業(yè)大學(北京)人事處博士后管理辦公室(逸夫科研樓1605層),郵編:100083。
2.聯(lián)系人:宋振威,張鴻瑩;聯(lián)系電話:62339776,62331258
(四)附件表格可從人事處網(wǎng)站下載。